电脑在初进大学生宿舍的时候,还是个挺前卫挺了不起的东西,几乎算是个高科技跟现代化的标志,当然价格也不便宜。凡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也都会置办一台电脑摆在宿舍里,条件差些的当然也不愿意被时代淘汰,可以一个宿舍里几个人凑钱也是要买来一台的,几乎要把电脑变成了用来彰显追求跟时尚的道具了,因为对于电脑的使用对于他们来说也大都是仅限于打游戏跟聊天室,因为课业上几乎是不大用得上的。
但是,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随着生产建设、管理数据化网络化的变革,电脑也渐渐在民众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成为了不能或缺的工具。李萱新近就添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因为现在电脑对于那些在校的大学生们来说,已经从三五年前的可有可无变成了眼下的学习必须品了,这当然也包括硕士研究生。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已经是太丰富了,是几乎可以满足人们所有的学习跟娱乐需要了的。这对于李萱来说可就太妙了,这个懒姑娘几乎足不出户也不必麻烦任何人就可以完成学习跟交流了,网络生活也占据了她的大部分的休闲时间。
网络也帮助她重拾了很多同窗旧友,正是一些同学录网站的建立,让她几乎在瞬间就可以找到几个或者几十个多年没见的老同学,甚至有很多已经没了印象的。同学录里的交流方式跟现在的QQ群或者微信群里的交流都差不多,只是同学录采用的是留言的方式,几乎要等上个一两天才会有人登陆进来回复或者留言,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无论是电脑还是网络,当然也包括时间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人都不是随时随地想上网就能上网的,当时的人们也还不大习惯即时就交流的频率,但那个能跨越时间跟空间的交流平台就已经让大家觉得很奇妙了。
这种交流方式不但方便,而且安全,最妙的是几乎不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用文字输出的方式才能实现发言,而这个放慢了发言节奏的过程就是人们千百年来都难以做到的“三思而后行”。在敲字的过程中,措辞跟表意都是被“三思”过了之后发布出来的,神态跟语气情绪都被当掉了,便也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产生不愉快的几率,倒发明出好些更直观有趣的表达情绪跟表情的词汇出来。谈话内容大多是搞笑的,相互调侃或者聊聊彼此的现状而已,气氛也大多是友好、轻松而且愉快的,几乎可以完全省略掉客套跟寒暄,更不必费神应酬。网络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无菌室,然而大都也只是培养出客观柔和的态度,并还无力建立些有建设性的思想。
对于那些敏锐的思维,隔着屏幕,看着人们对于那些文字的使用跟排列,就能读得出人的性格、喜好甚至性格人品中的某种缺失来。那是一切鲜活人性的舞台,是虚荣的炫耀跟才情的卖弄的舞台,是个排遣无聊跟寂寞的好去处,喜爱沉默的那一类人是不愿意来的。
六月里的一个阴雨天,李萱正焦头烂额地帮老师做一份文案,忙乱中,接到一个陌生女声的电话,第一句就问:“喂,你猜我是谁?!”声音是清脆又喜悦的。
李萱则是一头雾水,以为是个打错号码的:“对不起,你找谁?”
“我就找你啊!”那快乐的声音确实是快乐的,居然在电话那一头笑了起来。
“请问你哪位?”李萱问,被她一头热的笑声弄烦了。
“你听不出来我是谁么?”那声音开心地问,对这谈话倒是非常有耐心。
“对不起,你是不是打错了!?”李萱想挂电话了,她开始担心也许对方是个神经不正常的。
“李萱,你真听不出来我是谁啦?”那声音责怪着说:“还是你都把我给忘了?”
被正确地叫出了名字,李萱开始相信对方不是个挂错号码的,但她又陷入了另一种猜测的思维中她是谁?很显然这人是认识李萱的,从谈话的态度看也应该是相熟的,只是李萱从小长到这么大,念了这么多年的书,从邻居到朋友还有那些同班的或者不同班的同学,说实话,被忘记了的人确实已经数不清楚了,要凭电话里的声音猜出对方是谁,对于李萱来说,她倒是宁愿到大海里去找根针或许还更容易些吧?!
“我还真没听出来!”李萱抱歉地说,心里有点好奇也有点期待。
既然是旧相识,当然出于礼貌也不能断然地就说不知道,她猜测着问:“是同学吧?”